|
从1988年至2000年,全世界共有137347例肾移植,其中96035例为尸肾移植,41312例的肾脏为活体肾移植。活体肾移植的数量占所有肾移植的30%。在美国,随着对活体肾移植认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活体肾移植。
美国目前活体肾移植约占40%以上。其中, 2001年,美国共开展了12617例肾移植,其中活体肾移植为6535例,占了全部移植例数的52%。
我国亲属活体肾移植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的例数很少。1999年全国共开展了5000多例肾移植手术,其中只有76例是亲属供肾肾移植手术,还不到总数的2%;2001年,我国器官移植登记处活体供肾移植总例数在200例以上,其中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共完成50例,是目前国内单中心完成最多的单位,其它完成较多的单位有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友谊医院泌尿外科等单位。2004年我国肾移植数量约有7000例,活体肾移植的数量占所有肾移植的比例上升至约4%。我国的亲属活体肾移植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比例。中国历来是一个亲情浓厚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民对活体亲属器官移植认识的提高,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为了挽救亲人而献出自己的器官。
根据专家们介绍,活体供者移植手术是从活体供者获取一个器官或一个器官的一部分,并将其移植给受者。一般可开展活体供者移植手术包括:肾、肝、肺、胰腺、小肠五种手术类型。肾移植开展最多,由供者捐献自己两个肾脏中的一个;肝移植也开展较多,由供者捐献肝脏的一叶;肺移植极少开展,需要两个供者,每个供者捐献一叶肺;胰腺移植也极少开展,由供者捐献胰腺的一部分;小肠移植仍处于实验状态,需要供者捐献小肠的一部分。在器官严重短缺,许多病人在等待中死亡的现状下,亲属活体移植无疑为移植病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亲属器官移植在父母、兄弟、姐妹、超过18岁的子女等近亲中进行,也可以在祖父母、叔叔、舅舅、姑姑、姨姨、侄女、外甥女、侄子、外甥和堂表兄弟姐妹等等远亲中进行,在一些病例中,夫妻之间或非常亲近的朋友也可以捐献肾脏。在我国,活体器官捐献者必须年满18周岁,受者限于亲属和婚姻关系3年以上的配偶。
世界第一例亲属肾移植手术发生于1954年,在美国的一对挛生兄弟间进行,术后受者存活8年;国内第一例亲属肾移植手术进行于1972年,早于尸肾移植,受者术后存活1 年。目前世界上活体肾移植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0年,高于尸肾移植的存活时间34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活体肾移植(包括亲属和非亲属)比例占肾移植总数的52%。
由于移植的器官来自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供者,活体供者提供的肾脏受到损伤的程度较轻,因此肾脏的质量优于尸体供肾。活体供肾的“冷缺血时间”短,活体供者肾移植手术时,供者器官可以立即或在1-3小时内移植给受者。由于“冷缺血时间”短,活体供者肾移植手术则极少出现肾移植肾功能延迟(DGF),所以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移植肾丧失率都较低。以移植肾1年存活率为例,尸体肾移植为88.3%,活体肾移植为94.4%,5年存活率,尸体肾移植为63.3%,活体肾移植76.5%。
尿毒症患者为等待一个合适的尸体肾一般需要1到2年,此间不得不继续透析,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死亡的危险性(每年都有大约5%的尿毒症患者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死去)。对于活体供者移植手术,只要找到合适的供者,准备移植手术的时间只需要数星期。
接受活体供肾的患者,可以选择当肾病已发展到晚期、但患者健康状况较好、未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进行肾移植手术。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移植术后就会比较容易的恢复健康,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并且手术总的成功率会明显提高。
活体供者移植手术的供受者双方可以协商决定合适的手术时间,而等待尸体供肾的患者只能被动的等待合适的肾源,不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手术的时间。
由于亲属供肾的组织配型适配率提高,组织相容性好,移植肾排斥反应率明显下降,所以亲属肾移植的患者的服药量比尸肾移植的患者减少1/3,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服药量少,也降低了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
捐献一个器官帮助一个人活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许多捐献者说,捐赠使他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会更加珍惜生命。大多数捐献者说,捐献一个肾给他们的亲人本身就是他们对家庭成员爱的一部分。
亲属器官移植需考虑的问题包括情感压力、手术风险和医学伦理学等等。
活体供者移植手术对于供受者双方,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感情及精力。如果移植手术失败,特别是对于活体供者(为了自己挚爱的人捐献出一个肾脏,并忍受了手术的痛苦)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于移植受者,移植手术失败意味着他又要重新忍受常规血液透析的痛苦,不能独立生活,生活质量下降。
虽然器官捐献是比较安全的 ,但仍有外科手术并发症带来的死亡的危险性,如:麻醉过敏、肺炎、血液凝块进入肺中、伤口或泌尿系统感染。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对1963年至1992年间15例随访期间死亡的供肾者进行了分析。7例供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5例死于心肌梗死,平均死亡年龄67.6岁,平均距供肾切除术19年,另2例为心衰和脑血管疾病。6例供者死于恶性肿瘤,平均年龄60.5岁,平均距供肾切取术15.8年。其余 1例死于外伤,另1例死因不明。没有1例供肾者死于肾脏疾病。
Najarian等国外专家1992年研究供者长期肾功能的结论是,在健康人群中,单肾切除并不引起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活体供者肾移植是在不直接威胁供者生命安全和不对健康造成持续性损害的前提下,由健康的成人个体自愿提供生理及技术上可以承受的,可供切取的肾脏移植给他人。决不以牺牲一个健康的生命来换取另一个生命的健康. 要尊重供者的生命自主权。他们有权知道,而且也必须知道自己捐出器官后,对他们现在和以后的生活会有何影响。这样他们才不致于做出使自己后悔的决定必须遵循绝对自愿的原则。供者是否愿意捐赠出自己的器官,这完全是个人权利的问题,应由其本人做出决定,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对其施加压力,更不能诱导其做出不符合当事者本人意愿的决定。
在亲属活体移植的用药方案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直接影响到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临床实验证明,诺华制药发明的微乳化环孢素软胶囊-新山地明,在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使移植受者存活率显著高于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移植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