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93|回复: 14

[介绍] 我的肾宝宝4周年情况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8 2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3月31日是我的肾宝宝生日,它已伴随我度过了整整4周年,4年来它给了我快乐也给了我担忧,它健康而安稳地扎根在我的身体里。现将我的肾宝宝4年来的情况与大家一起分享,也是自己对4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一点心得。
    首先说说重要的关键指标肌酐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4年来肌酐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在移植早期(2004年10月前)接近正常值的上限(曾突破1次),2005年肌酐波动较大,之后基本平稳。4年来肌酐的平均值为113.5,最高达139,最低72,标准偏差为11.94,变动率为10.5%。




    一般认为,肌酐与浓度一定密切相关,然而从我的个体情况看并非如此,这从上图就可以明显看出,4年来浓度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计算可知,两者的相关系数仅为0.2645,但也告诉我们,保持肌酐的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逐步调低浓度。从药量与浓度的关系来看,同样的药量并非浓度相对稳定(2006年1月的浓度仅63.79,显然是检测的误差)。看来浓度的变化可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还应该注意的是本人新山地明的药量很大(目前为200mg/天),浓度也基本保持较高,目前浓度出现较明显的逐步下降趋势,如果继续下降就要重新增加药量了。
   再说说我的抗排斥药调整情况。



    我肾移植手术所在的医院是主张高浓度的,加之我的吸收不太好,药量至今保持较大,3月12日复查浓度降至110.3,但由于肌肝及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波动,因此主治医生以为可以继续观察(果然,4月11日复查时回升到148)。正如昨天所说同样的药量并非浓度相对稳定,仔细观察还发现,同样的药量用了一段时间后浓度会逐步降低,所以,又要再次增加,反复多次。我的抗排斥药调整有2点必须特别说明:一是骁悉的调整。曾于2004年12月—2005年3月调整为每天0.5克,医生的调整理由是胆红素一直偏高,我了解到大部分肾友每天服1克,并认为这样比较安全,所以我提醒医生并于3月调整为每天0.75克,4月份恢复每天1克,至今不变。二是强的松的调整。手术开始服2粒(10mg),手术2个多月调整为1粒(5mg),2008年8月即手术后1年5个月调整为半粒(5mg),2006年1月即手术后1年10个月停止服用。调整原因是血糖逐步走高(请看下图),在控制饮食和锻炼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2006年2月进行了OGTT(耐糖试验)检测:血糖空腹7.6 mmol/L (参考值:3.9--6.1)、1小时16.8mmol/L (参考值:7.78--8.89)、2小时15.0mmol/L (参考值:3.9--7.8)、3小时8.6mmol/L (参考值:3.89--6.11);空腹血清胰岛素 0.11  IU/l  (参考值:2.1--30.8)、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 41.5 IU/l  (参考值:2.1--30.8),确诊为继发性糖尿病,开始服用降糖药并停止服强的松。之后,血糖的控制还算理想,但仍偏高。



    对于控制血糖,移植医生有主张用胰岛素,也有主张口服降糖药,我的手术医生建议我听从内分泌科医生的建议。内分泌科教授根据我的OGTT(耐糖试验)检测结果认为,虽然对于肾移植患者而言,控制糖尿病用胰岛素比较好,但由于我的血糖并不很高,用胰岛素很难调,在了解到我肝功能很好的情况下,主张我口服对肾影响较小的降糖药——拜唐苹。于是从2006年2月24日开始服用拜唐苹(1粒 3/日,随饭服),当日检查早上空腹血糖为9.27,一个月后,即3月24日复查时降为7.36,说明服药是有效的。2006年2月—2007年9月一直按照这个剂量口服拜唐苹或卡博平(国产),最低时在2007年4月降至6.68,最高时在2006年12月曾达8.26,血糖基本在7~8之间波动。为达到更理想的控制效果,2007年10月份我在医生的指导下早上改服诺和龙,3天后中午出现低血糖症状,于是停用诺和龙,仍用卡博平,改晚上服2粒,早午仍服1粒。2007年12月12日复查时,医生让我晚上加服1粒唐可泰试试(格列吡嗪片),2天后自测发现早上空腹血糖下降至6.3左右,改为晚上只服1粒唐可泰,2008年1月18日复查时血糖降至6.83。不久我发觉每到晚上10左右就很想吃东西,也曾于凌晨出现过低血糖症状,说明格列吡嗪片剂量过大,2月19日改为拜唐平:1粒/午,唐可泰:0.5粒/早晚。4月11日复查血糖为6.81,糖化血红蛋白为6.1%,说明效果不错。
   接下来我说说血压和尿量情况:



上图是我4年来每月平均血压、脉搏及24小时尿量变化图。我手术后吃降压药波依定和科素亚,2004年6月上旬停波依定,中旬停科素亚。停药后虽略有反弹,但收缩压在140以内,舒张压在90以内。上图可以看出以下特点:一、早上血压高于晚上血压;二、早上血压比晚上血压稳定;三晚上血压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尤其是收缩压),即夏秋低冬春高;四、脉搏比较稳定,并在60左右波动。五、24小时尿量保持在2000以上,绝大部分在2500以上,也呈现夏秋低冬春高规律。经计算,4年来早上收缩压平均为131,标准差为6,波动率4.6%,舒张压平均为84,标准差为4.1,波动率4.9%,脉搏59,标准差为3.2,波动率5.3%;晚上收缩压平均为116,标准差为10,波动率8.6%,舒张压平均为72,标准差为7.1,波动率9.9%,脉搏61,标准差为4.1,波动率6.7%。平均每天尿量3036,标准差为426,波动率14%。


   尿酸高、痛风又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手术前就已经有过2、3次的痛风经历,手术后依然多次发生痛风,尿酸偏高。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06年10月—2007年2月间,起初在左脚踝痛,反复多次,后右脚掌又痛起来,吃药、药敷、针灸、中草药水泡脚、理疗多种方法用尽,时间竟长达4个多月之久,受尽行走不便之苦。对于右脚掌的长时间疼痛最后经南方医院疼痛科教授诊断为:脚底韧带损伤。理由是由于左脚痛风致使走路重心偏向右脚,造成脚底韧带损伤。最后是中草药水(老家亲人采了一大麻袋的布惊草)泡脚加自购的电子理疗器理疗下才逐步好了。自此以后,我坚持晚上用热水泡脚,一年多来没有发生痛风了。当然是不是热水泡脚的关系我不敢妄定。但晚上睡觉前热水泡脚应是有益无害的。一直以来我的尿酸控制得还算可以,但时而出现偏高。平时除注意饮食外,还每天吃2片小苏打。



    长期偏高的指标还有血尿素氮,医生说与饮食有关,与我基本每天要吃一条1斤左右的鱼有关。嘿嘿,近2次复查结果血尿素氮正常。



    胆固醇的波动很频繁,起初吃立普妥,由于立普妥不能报销且太贵,改吃来适可,吃药时就能降至正常水平,药一停又往上窜。我呢,降了就不吃药,升高了又吃药,所以总是上上下下,反反复复。



    如果浓度过高会使胆红素偏高,所以我把浓度的变化线与胆红素变化线放在一起观察,下图基本印证了这一说法。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突然出现浓度超低的情况,而胆红素却往上升,也是当时医生认定该浓度是机器出现检测误差的重要依据。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对浓度的要求也逐步降低,从2006年6月开始,我的胆红素已经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了。每当胆红素偏高时,除了长期服用的护肝片加大剂量外,医生还会开肝泰乐(葡醛内酯片)让我吃,对我来说挺有效的。


    4年来,我的尿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以及转氨酶、血色素均正常,不再一一说明,请看下表: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在亲人的呵护下、在朋友的关心帮助下生活,不幸患病的我更是给亲人带来了担忧、痛苦和甚至沉重的经济负担。我们不能给予亲人、朋友和社会以更多的报答,所以我认为,爱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快乐就是最好的感恩、最好的报答。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自己。
   感恩,让我们快乐每一天,感恩,让我们珍惜每一天,感恩,让我们活好每一天!

评分

参与人数 2酷值 +5 收起 理由
爱中 + 3
宋3 + 2 值得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9 07: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不管文字还是图表都值得我们学习,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想到用这样的方式都观察自己的恢复情况.
可以看到您的尿量到现在都保持在3000ml上下.大家的尿量如何呢?
还没有看完.以后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0: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跟我一样呀,我也4年了.你好仔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尿素氮也常偏高,可是胆固醇却总是偏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4: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是佩服啊,这么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3 12: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啊,我也快4年了,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3 20: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兄的血压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08: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专业很详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8 16: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跟你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1 11: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整理得真好!不仅对自己好,对社会的贡献也很大!
我看到有些血糖高的肾友,服用知柏地黄丸很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1 20: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记录真是有些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2 1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的真详细!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2 14: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佩服但做不到。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9 08: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般认为,肌酐与浓度一定密切相关,然而从我的个体情况看并非如此,这从上图就可以明显看出,4年来浓度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计算可知,两者的相关系数仅为0.2645,但也告诉我们,保持肌酐的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逐步调低浓度。从药量与浓度的关系来看,同样的药量并非浓度相对稳定(2006年1月的浓度仅63.79,显然是检测的误差)。看来浓度的变化可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还应该注意的是本人新山地明的药量很大(目前为200mg/天),浓度也基本保持较高,目前浓度出现较明显的逐步下降趋势,如果继续下降就要重新增加药量了。
我对这两句不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7 21: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的真详细,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5-1 20:35 , Processed in 0.0550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