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疗法在保护残余肾功能方面的突出表现,是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选择腹透的核心原因。7 B% ?5 \' `7 S
上海知名肾科专家袁伟杰教授表示,由于残余肾功能的降低将导致患者体内总溶质清楚能力下降,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以及全身严整反应,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死亡率升高。因此对于患者来说,保护残余肾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L& W' Z5 W5 W0 E& T) p
而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腹膜所自然具备的交换能力,通过在腹腔内注入腹膜透析液,在身体里完成毒素、代谢产物和水的排泌。因此,腹膜透析对残余肾功能保护更为理想。如,进入尿毒症的患者肾脏依然有一定的残余功能,这些残余肾功能虽不足以维持正常人体所需,但对于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仍有相当大的益处。腹膜透析的治疗模式是每天24小时连续进行的,毒素和水分的清除持续而温和,避免了内环境大的动荡,有效地保护患者残余的肾功能。5 l, f3 Y3 g; R" ^# F3 z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余学清教授也表示,在患者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应鼓励患者优先选择腹膜透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余教授解释说,对于早期尿毒症患者,腹透可以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 w( B/ `9 T0 E. {2 P国内著名的仁济医院对两百余例长期随访的腹透患者做了调查,七十余例生存期超过三年,有的甚至超过十年。
: s) t* M( G7 w% U
4 p( X4 }/ G/ x ! I: f; x# S( A0 T* u$ v. @
从1978年,百特首创腹膜透析疗法开始,经过三十年的创新与发展,腹透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的首选治疗方案。它能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并发症发生几率小,可居家透析,使患者的生活更自由,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有研究显示,在刚进入透析的2-4年内,腹透患者的生存率要高于血透患者;腹透患者做肾移植后,其移植肾的存活时间相比血透患者更长。) o X7 ~. _& O- L: {
经过多年的努力,腹透疗法已确定了其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地位,全球15万患者正在使用腹膜透析治疗。目前,中国大陆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腹透的比例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英国和香港分别达到37%、51%和80%以上。& q E8 A5 M2 @
2008年是腹膜透析疗法商业化应用30周年,6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2届国际腹膜透析研讨会(ISPD)上,“让腹透面向未来”被列为主题。国际腹透研讨会主席Dr. Wai-Kei Lo表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很明显: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腹膜透析疗法,赢得世界肾脏学协会的拥护,并使得慢性肾患者(CKD)在腹透治疗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l3 N2 q+ K7 R, w6 z( t4 J; M
) A8 P* g2 v8 f6 U, W# J( C
$ |5 o) P' [; g7 V+ n& ~, X
创新技术提升居家腹透的吸引力 腹膜透析由患者自己操作,每月甚至更长时间才需来院进行一次随访,生活和工作的安排更加自主。许多患者可以进行家务、短途旅行,甚至参加工作。此外,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的几率也低得多。
! v( f4 N& v j随着科技创新和发展,腹膜透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据悉,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已成为国际上腹膜透析治疗的新趋势。与目前最常见的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比,APD利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来进行,主要在夜间由机器自动进行,白天患者无需任何操作,非常方便高效,生活质量更好:临睡前,将腹透管与机器相连,设定好程序,机器就能在患者睡觉时自动进行液体的灌入与引流;早晨,治疗完毕,患者只需将管路与机器分离,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APD的出现,使腹膜透析治疗更方便、更容易操作,也将大大提升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全球约25%的腹透病人接受的是APD治疗,而中国的比例仅不足1%,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