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5|回复: 0

捐献遗体登记人数近期明显上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9 2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疆新闻网2月29日电   1997年至2007年,自愿捐献遗体300余人;2007年5月至今,自愿捐献遗体200多人。这组数据是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最新发布的。“我们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遗体捐献工作呈明显上升势头。这是市民传统观念不断转变的体现,说明市民对传统殡葬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乌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张勇说。


    捐献遗体者猛增

    这两天,55岁的赵桂英正在考虑到乌市红十字会做捐献遗体登记。她说,人都不在了,火化、土葬还有啥意义,不如将遗体或者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70多岁的孙慧桥老人是名退休干部,她是第一批登记捐献遗体的人。1997年,乌市红十字会开始宣传遗体捐献时,孙慧桥便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登记。她不但自己报名,还劝老伴一起进行了登记。

    “虽然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但还是有一些朋友和同事对我的做法不理解。人去世了,花钱买个墓地,既给儿女添负担,还浪费土地。与其这样,还不如捐了,为医学发展提供些帮助。”孙慧桥说。

    在众多志愿捐献遗体者中,一位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人说的话让张勇记忆犹新:“打仗时 ,那么多战友牺牲了,我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现在我也没什么回报社会的,只有去世后把遗体捐出去。”

    乌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从去年5月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人上门或打电话咨询、登记。在已经登记的志愿捐献者中范围从乌市扩大到全疆,年龄从80多岁降低到20多岁。2007年12月19日,乌市红十字会办理了新疆首例婴儿遗体捐献。捐献遗体的人群有大学老师,也有外来务工人员,既有几个好友一起来的,也有兄弟、姐妹、夫妻共同登记志愿捐献遗体的。

    张勇说,乌市红十字会从1997年开展遗体捐献登记工作至今,已有550人进行了自愿捐献遗体或角膜的登记,有些还办理了公证手续,实现遗体捐献53例,全部用于医学教研。在去年开展的眼角膜捐献工作,至今已经实现了5例。

    祭奠园追思捐献者

    短短9个月,自愿捐献遗体的人数缘何接近过去10年的总人数?张勇认为,这归功于市民观念的不断转变。另外,网上遗体捐献者祭奠园的开通以及遗体捐献纪念园的建立,使遗体捐献者的亲属有了祭奠的地方,也是促使志愿者增多的原因。

    去年清明节前,乌市红十字会建成并开通了网上遗体捐献者祭奠园。在祭奠园里,每一位遗体捐献者都有自己单独的纪念馆,纪念馆中有捐献者的基本情况、生平事迹,遗像和祭奠牌位。上网祭奠的人可以在捐献者的祭奠牌位前为遗体捐献者进献香烛、鲜花、酒水和音乐,还可以留名留言。这种人性化的祭奠方式得到了遗体捐献者家人和社会人士的好评。

    去年5月18日,西北地区首个、国内最大的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祭奠园在九龙生态园正式落成。祭奠园的建成给遗体捐献者的亲人提供更好的祭奠场所,弘扬了遗体捐献者的精神,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瞻仰捐献者的场所。

    55岁的周永强以前对遗体捐献也理解,自打得知遗体捐献祭奠园后,他终于说服儿女同意他捐献遗体的想法。

    医学部门很欣喜

    改变人们的传统丧葬方式,树立科学文明的殡葬观念是推动遗体捐献工作的关键。目前,遗体捐献必须具备本人自愿、无偿捐献、家人同意的条件。我国遗体主要有3种用途:医学教学、病理解剖和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如角膜移植、肾移植等。现在乌市红十字会接受的只有角膜移植以及遗体捐献这两项,肾等器官移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接受机制。

    遗体捐献者的增多也让医学研究部门倍感欣喜。新疆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冯震老师说:“以前,因为尸源紧张,学院上解剖课时学生很少能够动手操作,一般都是看讲师解剖。近几年,随着乌市红十字会提供的捐献者遗体的逐渐增多,学院尸源紧张的情况得到些许缓解,每年都有30具左右。”

    张勇告诉记者,虽然捐献遗体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因为我国没有出台保障遗体捐献长期发展的规定,所以目前遗体捐献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另外,经费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遗体捐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在捐献遗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都是由乌市红十字会出资承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三肾网 ( 晋ICP备12008740号 )

GMT+8, 2025-5-1 17:39 , Processed in 0.03713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